今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早来两个月,白纹伊蚊是“罪魁”,请求明积水灭亡蚊虫。日前广州市报告广东今年首例本地病毒感染登革热病事例。16日,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防治掌控所所长何剑峰在拒绝接受媒体专访时称,与往年比起,今年的本地病例比往年早来了两个月,防控形势更为不利。不过他也回应,登革热可防可治,大众需要混乱,“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不应人人动手,清积水、灭亡蚊虫、以防传染。
”何剑峰还警告,去年得过登革热的人并非意味著安全性,若病毒感染了有所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反而更容易引起重症。今年3月就看见成蚊了今年4月,广东已经常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事例。“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没蚊子就没登革热。我们注意到,和去年比,今年媒介活跃的时间比往年提早。
”何剑峰透漏,往年3月还没有找到成体的白纹伊蚊,但今年在3月就经常出现了。为何不会经常出现这一现象?何剑峰分析,“这与气候有关,去年是暖冬,而登革热发作也是广东历史上最低的一年,仍然沿袭到12月;此外从外环境来看,东南亚及南美巴西等国登革热疫情形势仍然不利,以目前来看,这个时期广东的登革热输出病例比往年要多。
”可见,今年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过何剑峰也回应,风险低并不等于一定有病例再次发生。如何消弭风险?“登革热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白纹伊蚊主要集中于在家庭和小区周围,生长在整洁的水体中,如瓶瓶罐罐,家中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的容器中,所以要从每个家庭转行,人人动手清积水、灭亡蚊虫、以防传染。
单位、特别是在是工地也要作好以防蚊虫工作”。本地感染者已出院何剑峰尤其警告,去年得过登革热的患者今年并非意味著安全性。“登革热病毒有四个血清型,若病毒感染过其中一型后,再行病毒感染另一型病毒,这样的病例发展至重症的风险要低六倍”。
不过他说道,幸运地的是广东的本地病例绝大多数是一型,“得过的人绝大多数有抗体,可维持若干年,但去年也经常出现过二、三型的患者,因此无法掉以轻心,要尤其注目。医生遇上病人时,要理解他们否去年病毒感染过,并检测病毒分型”。
何剑峰警告,一旦经常出现痉挛、皮疹和骨关节痛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否到过东南亚等地旅行。“广东的这一本地病例从发作到就医就扯了时间,以为在家不吃退烧药就好,结果两天后持续高温、面色潮红,所幸后来化疗效果较好,早已出院了”。病例数超过去年高峰可能性并不大研判今年疫情,何剑峰回应,病例数超过去年高峰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另外,广东省疾控中心在全省布控了551个蚊媒监测点,时刻监测传播风险低的区域;此外,登革热是可防可治,即使得了也需要混乱;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医院也可做到登革热NS1抗原较慢检测,能尽早找到病例”。但他回应,根据前年统计数据,每一个登革热患者对应2.2个隐形感染者,即不发作的患者,“因为‘隐形’,这一群体的防控较艰难,但这也是传染病的客观规律。
”何剑峰回应,为尽早找到病例,他们将对病人住家半径200米的区域展开搜寻布控,从而强化掌控,消弭风险。■链接上周广州7个监测点蚊媒密度有轻度风险在清积水灭亡蚊虫的声援下,广州蚊媒密度获得了较好的掌控。
16日,广州市公共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上周(4月6-12日)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情况。相比3月中下旬蚊媒密度多处不存在高风险的状况,上周蚊媒密度大大降低,广州9个区(县级市)无风险,仅有7个蚊媒密度监测点不存在轻度风险,其中4个为公园。根据上周的监测数据,全市居民区布雷图指数(BI)平均值为1.92,非居民区外环境标准间指数(SSI)平均值为0.14,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平均值为0.85。另据监测,各公园标准间指数平均值为0.12,诱蚊诱卵器指数平均值为4.26,平均水平都已合格。
在广州12个区(县级市)中,有9个蚊媒密度分级为0级,风险级别为“无风险”,建议之后实施日常防蚊措施。从化市太平镇、海珠区南洲街、黄埔区鱼珠街、荔湾区减埗公园、番禺区市桥街西园公园、花都区狮山公园、天河区华南植物园等7个监测点蚊媒密度分级为“一级”,风险级别为“低度风险”,不应启动蚊媒控制措施。
疾触专家回应,目前广州市已经常出现本地病毒感染病例,且时间较去年提早两个多月。随着气温的下降和降水的减少,广州市蚊媒密度将渐渐增高,登革热本地疫情再次发生的风险将渐渐增高。
广州市卫生部门警告,近期蚊媒密度较高的各街镇应立即启动涉及号召,很快采行清理积水、杀菌成蚊等措施,减少疫情再次发生风险。蚊媒密度风险级别为“无风险”的各街(镇)要之后实施日常防蚊灭蚊措施。根据有关工作决定,广州市、区疾控中心定期的组织积极开展全市蚊媒密度监测,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在广州市疾控中心网站发布。今年登革热重症有可能更加多广东启动伊蚊增强监测专家在研讨会上称若今年再次发生登革热,重症风险不会更高,广东省启动重点地区伊蚊增强监测。
本文来源:6T体育官网-www.cbdoilglobal.com